排遍第五
凤凰钗、宝玉凋零。惨然怅,娇魂怨,饮泣吞声。还被凌波呼唤,相将金谷同游,想见逢迎处,揶揄羞面,妆脸泪盈盈。
醉眠人、醒来晨起,血凝螓首,但惊喧,白邻里、骇我卒难明。思败幽囚推究,覆盆无计哀鸣。丹笔终诬服,闤门驱拥,衔冤垂首欲临刑。
醉眠人、醒来晨起,血凝螓首,但惊喧,白邻里、骇我卒难明。思败幽囚推究,覆盆无计哀鸣。丹笔终诬服,闤门驱拥,衔冤垂首欲临刑。
现代解析
这首词讲述了一个女子蒙冤受屈、最终走向刑场的悲惨故事,用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展现了古代司法不公对普通人的摧残。
上片以首饰凋零起笔,暗示女子遭遇变故——她戴着凤凰钗、宝玉首饰,却已残破不堪。接着用"娇魂怨""饮泣吞声"等词,刻画她含冤莫白的痛苦。突然笔锋一转,出现"凌波呼唤""金谷同游"的幻象,可能是她在绝望中回忆往昔美好时光。但现实残酷,"揶揄羞面""妆脸泪盈盈"显示她正遭受当众羞辱。
下片转入刑场场景。用"血凝螓首"的骇人画面,暗示她已遭酷刑。邻里惊骇的反应,反衬出冤案的荒谬。最讽刺的是"丹笔终诬服"——官府用朱笔强行定罪,让她在无法辩白的情况下"认罪"。"闤门驱拥"描写她被押赴刑场时,百姓围观的情景,而"衔冤垂首"四字,以最简洁的笔触道尽了她无力反抗的绝望。
全词最震撼的是用"凤凰钗"开头、"临刑"结尾,形成富贵与死亡的强烈对比。通过这个女子从盛装到赴刑的完整过程,揭露了封建法制下普通人如蝼蚁般的命运。词人没有直接批判制度,但每个画面都在控诉:当司法沦为酷刑逼供的工具,再精美的首饰也终将成为陪葬品。
曾布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北宋大臣,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曾任北宋右相。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曾作为王安石的助手推行新政,徽宗时出任丞相,谥“文肃”,《宋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