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

西汉右文治,间气产名儒。
一推贾长沙,一推董仲舒。
其实王佐才,董犹逊不如。
董氏谈王道,理尚悬诸虚。
贾生论治道,剀切握其枢。
苟施诸实事,七国害先除。
其馀推本图,治可返唐虞。
惜哉忤绛灌,谪向长沙居。
郁郁赍志没,身后丛毁誉。
东坡好论人,曷不以身试。
时当熙丰朝,荆公正言利。
章惇吕惠卿,附和俱得意。
何不迎合之,而亦触其忌。
放逐老江湖,与贾复何异。
责己固已疏,责人无乃备。
人才升降间,世运关隆替。
汉治不复古,端因疏贾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名臣贾谊和董仲舒的比较,表达了对人才受到排挤的感慨和对当世人才命运的忧虑。

诗的开头提到西汉时期注重文治,孕育了杰出的儒士。贾谊和董仲舒都是当时的名儒,被看作是辅佐帝王的栋梁之才。接着诗人指出,贾谊的才能甚至超过了董仲舒,而董仲舒更多地谈论王道,但在实际操作上显得较为抽象。而贾谊则能够切实地提出治理国家的策略,如解决七国之乱,恢复社会安定。

然而,诗人惋惜地指出,贾谊因为触犯了权臣绛侯灌婴的忌讳,被贬谪到长沙,郁郁而终,身后也被诽谤。苏东坡常常评论他人,为何不先从自身做起,反省自己呢?诗人提到北宋时期,虽然也有直言不讳的人,但最终也因为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而被放逐,与贾谊的命运相似。

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揭示了人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相似困境。他认为,当前的时代虽然不能完全恢复汉代的局面,但也是因为忽视了像贾谊这样具有实干精神的人才,才导致局面未能更进一步。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贤臣的命运和现实中的困境,提醒人们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