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中写给朋友刘才甫的应和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丰收景象,表达了对朋友政绩的赞美和祝福。
前两句"早日商霖浃四寰,两年春令塞垣班"说的是刘才甫在边疆任职两年,政绩斐然,就像及时雨滋润四方。这里用"商霖"比喻善政,暗示朋友治理有方。
中间四句写景抒情:"秋清莲萼骈幽沼"写秋天清澈的池塘里并蒂莲盛开,"岁稔禾头合旧山"写丰收时节稻穗低垂,与嘉禾山相映成趣。诗人特意注明当地有嘉禾山,既点明地点,又暗含对朋友政绩的赞美——就像传说中的祥瑞嘉禾一样难得。
后四句转为议论和祝福:"事付史官应制可"说朋友的政绩值得载入史册,"曲翻相府看公还"期待朋友早日升迁回朝。"王褒要是邦民耳"是诗人自谦,说自己不过是当地百姓中的一员,最后"请颂中和敢自闲"表示要写诗赞颂朋友治下的太平景象,不敢偷闲。
全诗艺术特色鲜明:用并蒂莲和嘉禾象征政通人和,将自然景物与政治寓意巧妙结合;语言清新自然,对仗工整;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赞美,也有百姓对清官的感激。通过描绘一幅秋日丰收图,展现了理想中的太平治世。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