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仁台郎见示樊左司在南台时忆昨五首柯博士苏徵君既为和之天台丁复侨居金陵草莽之臣也不能悉细奎章故事钦睹□皇潜飞之盛犹能记之僣用元韵以寓鼎湖之思云尔 其四

犹记奎章拥紫薇,五云流彩日扬辉。
已颁玉果开春宴,亦赐金莲送夜归。
俊逸诗篇凌鲍照,风流人物动崔徽。
还怜杜牧《秋娘赋》,色线宁堪补舜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过去在朝廷任职时的荣光岁月,同时感慨时光流逝、盛景不再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用"奎章"(皇家文书)、"紫薇"(皇宫)、"玉果"(御赐美食)、"金莲"(宫廷灯饰)这些华丽意象,描绘出一幅皇家盛宴的辉煌画面——白天阳光灿烂,夜晚灯火通明,皇帝赐宴到深夜还派金莲灯护送官员回家。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当年在朝为官时的显赫待遇。

五六句用鲍照(南朝大诗人)和崔徽(唐代美女)作比,既夸赞同僚们的才华横溢,又暗示当时文人雅集的风流雅事。这里用历史名人作参照,突出回忆中人物的出众才貌。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就像杜牧写《秋娘赋》感慨美人迟暮一样,如今自己这个"草莽之臣"(在野之人)就像用普通丝线缝补帝王华服,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盛世光景了。"舜衣"喻指理想中的完美政治,而"色线"象征自己微薄的力量,透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盛宴、才子、美人等意象堆砌出记忆中的繁华,又以"补衣"的卑微比喻道出时过境迁的怅惘,在华丽辞藻下藏着深沉的时代感慨。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