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楼
望收青草阔,閒与白云期。
落日凝寒雾,衰藤挂短枝。
亭从天外赏,山许镜中窥。
棹舫堤桥过,攀崖拥露跻。
笛残知牧返,歌歇识渔疲。
鸥尽忘机日,花多解语时。
芄兰公子佩,秋水美人思。
信有庾公酒,能无王粲词。
下临虽不极,上出岂如斯。
睇目神将远,濯缨吾在兹(清光绪《惠州府志》卷二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望湖楼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让我们来逐句分析,看看诗人是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这样的画面的:
1. 清迥凭湖侧,高轩枕水湄。 诗人站在湖边,远处风景清晰可见,楼亭高高挺立,临水而建。这里运用了“清迥”和“枕”这两个词,传达出一种宁静、亲近水的美好感受。
2. 望收青草阔,閒与白云期。 诗人展望远处,只见广阔的青草,仿佛与天空中的白云约定一般。这里“闲”字有悠闲之意,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3. 落日凝寒雾,衰藤挂短枝。 夕阳西下,雾气凝结在空中,形成一片寒意沉沉的景象。垂下的衰藤上挂着短小的枝条,勾勒出夜晚前的景致。
4. 亭从天外赏,山许镜中窥。 楼亭仿佛与天相接,可以从中欣赏到远处的美景;山峦在水中倒映,如同一面镜子,让人可以窥探到山的倒影。这里表达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
5. 棹舫堤桥过,攀崖拥露跻。 拨动的小船、桥上的行人,以及攀爬崖石的情景,生动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6. 笛残知牧返,歌歇识渔疲。 从断续的笛声中可以知道牧童已经归来,歌声停止意味着渔人也累了。这里通过细微的声音变化,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平静与安宁。
7. 鸥尽忘机日,花多解语时。 白天,鸥鸟在水面上飞来飞去,似乎忘记了世间的机巧;而花朵在盛开时,似乎能够理解人们的语言。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人的特质。
8. 芄兰公子佩,秋水美人思。 芄兰即一种香草,这里用来比喻有才华的公子,而“秋水美人”则形容清秀美丽的女子。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9. 信有庾公酒,能无王粲词。 诗人提到了庾公和王粲,庾公是东晋著名文士,王粲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美景中与他们一起赋诗作词的愿望。
10. 下临虽不极,上出岂如斯。 诗人感叹一楼一楼地向下看,虽然美景连绵不断,但还是比不上眼前的景致美妙。
11. 睇目神将远,濯缨吾在兹。 “睇”即远眺,“濯缨”指洗涤帽缨,这里借用了屈原《渔父》中表达渴望清洁之意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保持高洁、亲近自然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