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愁

可笑无诗纪四愁,强将欢伯解吾忧。
夜长明月纱窗冷,分得寒蛩一半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愁。

第一句"可笑无诗纪四愁"像是在自嘲:我连写诗都写不好,怎么记录下这满满的愁绪呢?这里的"四愁"可以理解为各种烦恼的统称。诗人觉得自己笨拙,连表达忧愁都做不好。

第二句"强将欢伯解吾忧"写诗人试图借酒消愁。"欢伯"是古代对酒的雅称,他勉强用喝酒来排解忧愁,但一个"强"字透露出这种方法其实没什么效果。

后两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心情:漫漫长夜里,月光冷冷地照在纱窗上,显得格外凄凉。而窗外蟋蟀(寒蛩)的鸣叫声,仿佛把秋天的寒意分了一半给我。这里用"分得"这个拟人化的说法,把无形的秋意写得具体可感,好像蟋蟀在和他分担这份孤寂。

全诗妙在:
1. 用自嘲开头,让忧愁显得不那么沉重
2. "分得寒蛩一半秋"这个想象特别新颖,把虫鸣和秋意联系起来
3. 通过夜、月、纱窗、虫鸣这些日常景物,把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愁",而是通过喝酒、看月、听虫鸣这些生活片段,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挥之不去的孤寂。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让情感更加真实动人。

俞桂

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