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祠

季氏今无邑,费公还有堂。
松楸汶水意,俎豆华山阳。
春草寒犹重,芦花絮不扬。
采蘋聊驻节,彷佛见宫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探访闵子祠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简洁的意象传递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时光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季氏今无邑,费公还有堂"用对比手法:曾经显赫的季氏家族如今连封地都消失了,而闵子骞(费公)的祠堂却依然留存。这种对比突出了品德高尚之人会被后世长久纪念的道理。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景物营造氛围:祠堂边的松树、楸树静静对着汶水,祭祀的器具摆放在华山南面。初春的草还带着寒意,芦苇的花絮也尚未飞扬。这些描写既点明了探访时节(早春),又用"寒草""不扬的芦花"暗示一种肃穆寂寥的情绪。

最后两句写作者采撷水边的蘋草(祭祀用)驻足停留,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庙堂宫墙。这个细节让历史与现实产生交融,既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敬仰,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祠堂环境、祭祀场景的细腻刻画,自然流露出对闵子骞德行的推崇,以及"唯有美德能穿越时空"的思考。诗中"寒草""不扬的芦花"等意象尤其精妙,用早春的萧瑟烘托出庄严氛围,比直接赞美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