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横塘放舟宿渔浦作

清晨发横塘,日暮宿渔浦。
清川何悠悠,林木澹回互。
众山春气鲜,远近发烟溆。
鸡鸣过村舍,鸟落荡洲渚。
落日照富阳,潮声散如雨。
兹行涉清境,人事惜多阻。
孤舟抱风疾,薄暮江气苦。
前程问舟人,形胜卧中数。
遥忆越王山,莽莽空怀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从横塘出发到渔浦过夜的舟行旅程,通过沿途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观察与思考。

旅程的时空线索: - 时间:清晨出发→白天行舟→傍晚靠岸→日落时分 - 路线:横塘(起点)→清川→富阳→渔浦(终点)

画面感极强的自然描写: 1. 山水画卷:用"悠悠"形容平缓的河流,"澹回互"表现林木倒映水中的朦胧美,远处山间飘着春日雾气("烟溆"),构成一幅水墨画般的江南春景。 2. 动态生机:鸡鸣声穿过村庄,飞鸟掠过沙洲,落日余晖洒在富阳,潮水声像雨点般散开——这些声音与光影的描写让静态的风景活了起来。

旅途中的心理变化: - 出发时:享受清新春景的愉悦("众山春气鲜") - 途中:开始感到孤独艰辛("孤舟抱风疾"形容逆风行舟的艰难) - 临近终点:通过询问船夫前方地形,躺着回忆越王山的历史,流露出对古人古事的感慨。

隐藏的深意: 表面是记一次春游,实际通过"人事惜多阻""空怀古"等句,暗示人生旅途也像这次行舟,虽有美景相伴,但终究充满艰辛与孤独。最后对越王山的遥想,把个人旅程升华到历史长河中,增添了一份苍茫感。

最打动人的地方: 诗人把坐船这种日常经历写得如此丰富——你能看到春雾中的远山,听到潮水拍岸如雨,感受到傍晚江上的凉意,最后在暮色中生出对历史的无限遐想。这种将眼前景、耳边声、心中情完美融合的能力,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朱长春

朱长春(1511-?)字大复,浙江乌程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常熟阳信等知县,官刑部主事。著有《朱大复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