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

寺门松未老,早有鹤来栖。
一夜枕衾冷,半天风雨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松树、鹤、风雨等意象,传递出宁静与孤寂交织的意境。

前两句"寺门松未老,早有鹤来栖"写的是寺庙门前的松树虽然年轻,却已经吸引了仙鹤前来栖息。这里用"松未老"暗示时间不长,但"早有鹤来"却表现出这个地方的灵气和吸引力。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鹤则代表高洁,两者结合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

后两句"一夜枕衾冷,半天风雨啼"笔锋一转,从宁静转向凄清。诗人独卧寒夜,听着外面风雨中鹤的啼鸣。"枕衾冷"不仅是身体的感受,更是内心的孤寂;"风雨啼"的鹤声更添几分凄凉。这里巧妙地将外在的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动静结合:前两句是静谧的画面,后两句是动态的风雨鹤鸣 2. 对比鲜明:松树的年轻与仙鹤的早至形成对比,寺门的宁静与风雨的喧嚣形成反差 3. 意境深远:通过简单几个意象,就勾勒出一个充满禅意又带着淡淡忧伤的世界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既超然物外又难免孤寂的复杂心境,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蕴藉"的魅力所在。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