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九江入山作
朝云拂城垒,残雨鸣松枝。
驰策出长道,行人各参差。
春去芳未歇,碧草摇清姿。
野田何漠漠,群雀鸣相追。
幽睇结层巘,微情发凉飔。
灵山近可挹,百里乃逶迤。
路曲蹑危磴,欲速信难期。
抚赏求所适,无言契幽思。
驰策出长道,行人各参差。
春去芳未歇,碧草摇清姿。
野田何漠漠,群雀鸣相追。
幽睇结层巘,微情发凉飔。
灵山近可挹,百里乃逶迤。
路曲蹑危磴,欲速信难期。
抚赏求所适,无言契幽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从九江出发进山的旅途画卷,充满了自然生机与人生感悟。
开头四句像一组动态镜头:朝霞轻抚城墙,雨滴在松枝上弹跳,诗人策马驶出长路,路上行人三三两两。这里用"拂""鸣"等动词让晨景活了起来,而"各参差"暗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旅途节奏。
中间八句展现春日山野的蓬勃生机:芳草依然鲜绿,碧草随风摇曳,田野辽阔寂静,只有麻雀成群追逐嬉戏。当诗人凝视远山时,山风送来丝丝凉意。"灵山"两句特别巧妙——看似近在眼前的山峰,实际要走百里蜿蜒山路,这就像生活中许多看似触手可及的目标,其实需要漫长跋涉。
最后四句转入哲理思考:崎岖山路上想走快反而难达目的,诗人停下脚步欣赏风景时,却在不言中领悟到深邃的幽思。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感悟,通过登山经历自然流露,让读者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体验。
全诗妙在将旅途见闻与生命感悟无缝结合。写景时充满画面感(如麻雀追逐、碧草摇曳),抒情时又含蓄深刻(如对"近可挹"却"百里逶迤"的感叹)。最后那个"无言契幽思"的结尾,留给读者无限回味空间,仿佛在说:有些人生真谛,恰恰需要在慢下来的静观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