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资福院平绿轩
名区与利垄,羊肠竞攀跻。
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
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
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堤。
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
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
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
但于平处观,众有何端倪。
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
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元单庆《至元嘉禾志》卷三二)。
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
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
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堤。
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
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
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
但于平处观,众有何端倪。
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
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元单庆《至元嘉禾志》卷三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名利纷争、回归自然的理想栖居地,同时暗含对世俗执念的反思。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理想中的幽居(前六句) 诗人用对比手法开篇:世人争相攀爬名利的高峰("羊肠竞攀跻"),而真正的智者会选择像芳草一样在开阔自然中安家。站在平绿轩凭栏远望,春风里山水的秀美不分高低——远处的山不会阻挡视线,近处的水也无须堤坝刻意修饰。这里展现了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和谐之美。
2. 对美好易逝的忧虑(中间六句) 诗人担心秋风("金气")会让青草枯黄,就像传说中七圣迷途的典故,暗喻世人常被表象迷惑。指出人心若被各种欲望("六凿")填满,就失去了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唯有以平常心观察,才能发现万物本真的模样。
3. 哲理升华(最后四句) 用日月交替、景物变迁的自然规律作比,讽刺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彼昏如执著"),而真正的智慧就像用金篦(古代理发工具)梳理头发般,能厘清纷乱的思绪。最后以"惟君试金篦"的邀请收尾,暗示超脱世俗需要亲身实践。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平绿轩这个观察点,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宁静不在远离尘嚣,而在以平和心态看待世界。就像手机镜头,擦干净才能拍出好照片,人心也需要时常清理欲望的迷雾,才能看见生活本来的美好。诗中"不作障""何妨堤"等表述,特别适合现代人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焦虑,不是因为困难本身,而是自己筑起的心墙。
辅广
辅广,字汉卿,号潜庵。祖籍赵州庆源。父亲名逵.字彦达,宋高宗南渡时,隶杨沂中摩下,累立战功。历官左武大夫、邵州防御使,后知泰州。晚年迁居崇德永新乡,遂为崇德人。有四子,广居次,生于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