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舟二首 其二

天壤岂无苏季子,恨我不识韩荆州。
遥山苍苍暮云碧,何许一笛芦花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前两句"天壤岂无苏季子,恨我不识韩荆州"用典巧妙:苏季子(苏秦)是战国时期凭借才华最终获得重用的典型,韩荆州则是唐代喜欢提携人才的官员。诗人其实是在说:世界上肯定有像苏秦这样的人才,可惜我遇不到像韩荆州这样的伯乐。这两句道出了古今人才共同的困境——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

后两句"遥山苍苍暮云碧,何许一笛芦花秋"转向景物描写:远处青山苍茫,傍晚的云彩泛着碧色,不知从何处传来一曲笛声,伴着秋日芦花飘飞。这里的景物描写看似闲适,实则用苍茫的远山、暮色、秋笛营造出孤独寂寥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落寞。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怀才不遇"这个抽象概念,通过历史典故和秋日意象具象化,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报国无门、知音难觅的惆怅。特别是最后芦花秋笛的意象,既美又伤,让人联想到诗人如同飘零的芦花,才华就像那支不知飘向何处的笛声,无人倾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