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癸酉十月,霜风凄紧,缯纩无温,忆枯萍狱中情况,悲痛欲绝。用白石自度腔写寄冰若逸农

髡柳歌台,毒腥挝鼻,倚天剑气凝霜。
望边城一角,影旧日斜阳。
自湖上、清欢老去⑴,病里欺酒,羸马逢场。
甚多情、依恋年年,消受悽惶。
俊才漫许,有飞花、飞絮颠狂。
况海国嘘龙,孤亭唳鹤,大野荒荒。
说与故山猿鸟,刚风紧、片月微茫。
剩沧桑、危涕愁听,空外吟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1933年十月,作者通过深秋萧瑟的景色,表达对狱中友人"枯萍"的牵挂和悲痛。全词以景写情,字字血泪。

上阕开篇就用"剃光头的柳树""发臭的血腥味""凝霜的剑气"三个刺目的意象,营造出肃杀压抑的氛围。站在高处远望,夕阳下的边城勾起回忆:当年湖上欢聚的时光早已消逝,如今自己病中借酒消愁,像瘦弱的老马勉强应付场面。最痛心的是,年年深情牵挂,换来的却是无尽的凄凉。

下阕转入更深沉的哀叹。先自嘲所谓的才华不过是柳絮般轻狂,接着用"海上的巨龙""孤亭的鹤唳""荒凉的原野"三个宏大而孤独的意象,暗示时代的动荡。想对故乡的猿鸟诉说,却只见狂风呼啸、月色昏暗。最后以"饱经沧桑的老人听着风中哀鸣"作结,把个人的悲痛升华成时代的悲歌。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个人友情放在时代背景下:霜风、血腥、剑气暗示白色恐怖,"海国嘘龙"指日本侵华,"孤亭唳鹤"象征知识分子困境。友人蒙冤入狱的遭遇,正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缩影。作者用"羸马""飞絮"自比,更见知识分子的无力感。最后"空外吟商"的典故(商指悲凉之音),让全词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