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江南春(己卯)
五岭数千里,气候判南北。
广州三冬时,杂花已春色。
花色既不秾,香气亦颇啬。
入春每骤暖,否则泠雨逼。
今春在桂林,寒气更郁塞。
不见韶光来,常愁岭云黑。
中惟三五朝,放晴雨暂息。
桃李强自开,岂敌风雨力。
江乡春最畅,花事苦相忆。
风日暄和时,香重艳何极。
斜阳踏芳草,光景旧省识。
始悟江南春,明媚不可得。
广州三冬时,杂花已春色。
花色既不秾,香气亦颇啬。
入春每骤暖,否则泠雨逼。
今春在桂林,寒气更郁塞。
不见韶光来,常愁岭云黑。
中惟三五朝,放晴雨暂息。
桃李强自开,岂敌风雨力。
江乡春最畅,花事苦相忆。
风日暄和时,香重艳何极。
斜阳踏芳草,光景旧省识。
始悟江南春,明媚不可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方不同地区感受到的春天差异,表达了对江南春日美景的怀念。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岂敌风雨力"): 作者比较了岭南各地的春天。广州冬天就有花开,但花色淡、香气弱;桂林今年春天特别冷,阴雨连绵,偶尔放晴时桃花李花勉强开放,也敌不过风雨的摧残。这里用具体的生活体验,写出了岭南春天虽然来得早,但并不明媚的特点。
第二部分("江乡春最畅"到"光景旧省识"): 笔锋一转,回忆起江南的春天。那里风和日丽时,花香浓郁、花色艳丽,夕阳下漫步在芳草地上的场景历历在目。通过对比,突出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明媚灿烂。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 作者恍然大悟:原来记忆中那样美好的江南春天,在现实中是很难遇到的。这句既点题,又带着淡淡的惆怅,暗示美好的事物往往只存在于回忆中。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不同地区春天的差异 2. 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花香、花色、阴雨、放晴)唤起读者共鸣 3. 最后升华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悟,引发思考 4. 语言平实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娓娓道来
诗人没有刻意堆砌华丽辞藻,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真实感受,这种真诚反而让诗歌更有感染力。读完让人不禁也想起自己记忆中某个特别美好的季节或场景。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