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辛未春重游桃花源

晚岁耽名胜,更爱武陵春。
桃花源上秦洞,二月总消魂。
徙倚雕栏画阁,俯仰壶头梦泽,吴楚壮胸襟。
多少雪霜后,亭榭又翻新。
人去矣,物犹在,不迷津。
徘徊里许花径,拾级抚碑林。
陶记刘诗汉碣,翠竹苍岩古柏,往事费探寻。
前代兴亡迹,过客几能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晚年重游桃花源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热爱与思考。

上片(前半部分): 1. 开篇直说"晚年就爱看风景,尤其喜欢武陵的春天",点明时间和地点。 2. 描写桃花源里秦人洞的美景,说二月来这里特别让人陶醉。通过"雕栏画阁""壶头梦泽"这些具体景物,展现出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卷。 3. 最后两句很有深意:经过风霜洗礼后,这里的亭台楼阁又焕然一新,暗示历史变迁中这里始终保持着魅力。

下片(后半部分): 1. 用"人已不在,景物依旧"的对比,引出对历史的感慨。说自己在花间小路上徘徊,抚摸着碑林,仔细阅读陶渊明的文章、刘禹锡的诗和汉代的石碑。 2. 通过"翠竹""古柏"这些意象,营造出幽静深远的氛围,让人不禁想要探寻这里的历史故事。 3. 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前朝兴衰的痕迹,有几个过客能真正读懂呢?表达了历史沧桑、知音难觅的感慨。

全词特色: - 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 - 写景时既有大场面(吴楚壮阔),又有小细节(抚碑林) - 把眼前景和历史感完美结合 - 结尾的思考给美景增添了深度,让人回味

这首词好就好在既让我们看到美丽的桃花源,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思考,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