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越王赵佗的故事,用历史典故和生动画面展现了他的传奇人生。
开头两句用刘邦项羽争天下的背景("刘项持兵"),说天下未定时赵佗就敢在岭南自立为王("自乘黄屋")。"黄屋"指帝王车驾,表现他的胆识。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 - 任嚣推荐他当官("南来作尉"),陆贾劝他归顺汉朝("北向称臣"),一南一北两个关键人物帮他成就事业 - 如今庙里还有当年乐器("箫鼓尚陈"),宫殿前还飘着旧时旗帜("旌旗犹镇"),古今场景重叠,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最后两句很妙:诗人说岭南百姓可能不懂中原的虞舜教化("越人未必知虞舜"),但赵佗带来的文明就像舜帝的"薰弦"(传说舜用薰草制琴教化百姓),永远改变了这片土地。用"万古风"形容影响深远,把地方首领比作上古圣王,既赞美赵佗,也暗含中华文化传播的主题。
全诗像历史纪录片,有争霸背景、关键人物特写、古今穿越的镜头,最后升华到文化传承的高度。通过赵佗的故事,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智慧,以及文明融合的深远意义。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