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月

偎岩傍陇,扼长更、萧索昏魔非一。
皓月澄澄山上显,天角辉辉初出。
露结霜凝,金华玉润,淡荡何飘逸。
清临寰宇,发扬神秀姿质。
凄怆六合群情,淹沉幽昧,惨怛劬劳疾。
大阐良因弘济度,皆得逍遥宁谧。
浩气腾腾,馀光蔼蔼,至性那亏失。
圆明法界,法轮常自充实。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月夜山景图,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写景(开头到"发扬神秀姿质"):
月亮依偎在山岩边,照亮了漫长黑夜中各种萧瑟景象。澄澈的月亮从山巅升起,在天边初现光辉。月光下的露水凝结成霜,像金色的花朵和玉石般温润,整个画面轻盈飘逸。这轮明月清净地照耀人间,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

第二段抒情("凄怆六合群情"到"皆得逍遥宁谧"):
诗人联想到人间疾苦,众生在黑暗中挣扎受苦。但月光带来了慰藉,就像佛法普度众生,让人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里把月光比作佛法,体现了宗教情怀。

第三段升华("浩气腾腾"到最后):
描写月光的气势浩荡、余晖温暖,象征着永恒不变的真理。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圆满光明的境界,就像佛法永远充盈着宇宙。诗人通过月光,表达了对永恒真理的领悟。

艺术特色:
1. 善用叠词(澄澄、辉辉、腾腾等)增强画面感
2. 将自然景物与宗教感悟自然结合
3. 从具体到抽象,由实入虚的写作手法

这首词表面上写月,实则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悲悯和对精神解脱的向往。月光在这里既是自然美景,也是普照众生的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