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仲彝仲彝留三衢久不归省因以箴之

别君三见雁南飞,梦里相逢觉又非。书去不知何日到,人来先问几时归。

正堪镫火亲书卷,莫遣尘埃染客衣。二老倚门知已久,交情于此亦依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久不回家,诗人写信劝他早点回去看望父母。全诗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深厚的情感,非常打动人。

前四句像在唠家常:和你分别后已经三次看到大雁南飞(说明过了三年),梦里见到你又发现不是真的。写好的信不知你什么时候能收到,每次遇到从你那边来的人,第一句话总是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这些细节特别真实,就像我们想念远方朋友时的心理活动。

后四句是暖心劝说:现在正是晚上点灯读书的好时候(暗示该回家陪父母了),别让异乡的尘土弄脏你的衣服。你父母天天在门口盼着你呢,就连我这个朋友想到这个场景都觉得心疼。最后两句最戳心窝子,不说自己想朋友,而是用"父母倚门等待"的画面来打动对方,比直接说"快回家"更有力量。

整首诗就像朋友间的微信聊天,既有"想你了"的牵挂,又有"该回去看爸妈了"的提醒,充满生活气息又情真意切。最厉害的是诗人用"大雁南飞""灯火书卷"这些日常事物来说理,比讲大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