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站在凤山上眺望的景色,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宁静的田园气息。
首联“满山春树凤毛张,石润岚寒接大荒”用夸张的手法写春意:山上树木茂密得像凤凰的羽毛一样张开,湿润的石头和清冷的山雾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荒野。这里用“凤毛”形容树木繁盛,既华丽又形象。
颔联“翠竹低横三社远,黄沙倒接一溪长”是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近处翠绿的竹林低垂,远处的村落隐约可见;山下淡黄色的沙地与蜿蜒的溪流相连。一远一近,一绿一黄,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
颈联“猿啼雨外空云岫,鹭宿烟中静野塘”转入声音和氛围的描写:雨中传来猿猴的啼叫,云雾缭绕的山峰显得空灵;白鹭在暮烟笼罩的野塘边栖息,整个画面静谧安详。这里的“空”和“静”字用得巧妙,让人仿佛能听到猿啼,看到白鹭归巢。
尾联“画意谁知从此得,可堪登眺暂相将”是诗人的感叹:这样如画的景色有谁能懂呢?值得暂时放下烦恼,和朋友一起登高欣赏。表达了发现美景的欣喜和分享的愿望。
全诗就像一组镜头:先拉远拍整座山的春意,再聚焦竹林溪流,接着捕捉山中的声音和鸟影,最后回到诗人的感慨。诗人用色彩(翠竹、黄沙)、声音(猿啼)、动态(鹭宿)和静态(静野塘)的对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山野的生机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