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赋

我游会稽岭,复登秦望山。
天高海涛寂,日落空云閒。
三山渺何许,鲍腥动函关。
回车探禹穴,千古高巑岏。
有客来昆崙,抱璞将何适。
熠熠含辉光,椟韫夜生白。
荆舒人莫知,举世珍燕石。
所以鲁仲尼,待价靡欣戚。
嘉橘生南服,累累黄金姿。
碧叶霜不悴,贞心终自持。
渭滨钓鱼叟,西伯梦见之。
西伯今寂寞,野处徒伤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的开头写诗人游览会稽岭和秦望山,看到天高海阔、日落云闲的壮丽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辽阔。接着提到三山和函关,借用鲍腥(腐败气味)暗喻世俗的污浊,而禹穴(大禹的遗迹)则象征千古流传的高尚精神。

中间部分用"昆崙客抱璞"的典故(比喻怀才不遇),说有人带着美玉却不知该去往何处。虽然美玉在黑暗中也能发光,但世人却分辨不出真正的珍宝,就像把普通石头当作宝贝。这里用孔子"待价而沽"的典故,说明真正有才德的人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欢喜或忧愁。

最后以嘉橘和姜太公钓鱼的典故作结。南方的橘子即使经历风霜也保持金黄本色,比喻坚贞的品格;姜太公在渭水钓鱼被周文王赏识的故事,反衬当下贤士无人赏识的寂寞。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在浑浊世道中保持高洁品格的志向,以及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