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畔在历史变迁后的萧瑟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繁华逝去的深沉感慨。
前两句"劫后楼台感不胜,卅年如梦数中兴":战乱后的亭台楼阁让人感慨万千,三十年的光阴像一场梦,期间虽有过几次复兴,但终究如梦幻泡影。这里用"劫后"暗示了战争破坏,"如梦"则道出了繁华易逝的虚幻感。
后两句"红桥西去垂杨老,照尽沧桑几处镫":红桥西边的垂杨已经苍老,只有零星几处灯火,默默见证着世事变迁。"垂杨老"既是实景描写,也暗喻时光流逝;"几处镫"的冷清与昔日秦淮河畔的灯火辉煌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通过"老杨"、"残灯"等意象,营造出衰败寂寥的氛围。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将感慨融入景物描写中,让读者从"楼台"、"红桥"这些见证历史的景物中,自然体会到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既含蓄又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历史变迁带来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