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放言
一器集百蚋,分寸争营营。
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
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
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
遗我度世方,南游酿沧溟。
蟠桃以供核,钓鲸为之羹。
小醉五百年,太醉三千龄。
俟其变桑田,翩然却归耕。
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
哀哉彼众狂,何不促我行。
汝行未宜远,小驻中山程。
中山有神醪,千日醉不醒。
三十六番醉,亦足了汝生。
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
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
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
遗我度世方,南游酿沧溟。
蟠桃以供核,钓鲸为之羹。
小醉五百年,太醉三千龄。
俟其变桑田,翩然却归耕。
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
哀哉彼众狂,何不促我行。
汝行未宜远,小驻中山程。
中山有神醪,千日醉不醒。
三十六番醉,亦足了汝生。
现代解析
这首《醉中放言》用夸张的醉酒想象,展现了一个逃避现实、追求永恒快乐的奇幻世界。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现实与醉乡的对比 开头用"百蚋争食"比喻现实世界的纷争(像一群蚊子抢食),反衬出醉乡的安宁。诗人说醉乡里没有权力斗争("不知揖让"),也没有战争,像穿越到原始社会般纯粹。这种对比凸显了现实世界的令人厌倦。
2. 醉酒幻境的狂欢 中间部分像一场奇幻漂流:用蟠桃当零食、鲸鱼做汤("钓鲸羹")的奢侈想象,把醉酒状态夸大到能活五百到三千年。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其实是表达对短暂人生的不满——现实中几十年寿命,在诗里被拉长成神话尺度。
3. 循环的逃避哲学 结尾最有趣:诗人说等沧海变桑田就回来种地,但种的不是粮食而是酿酒原料。最后还调侃那些清醒的人("彼众狂"),建议他们去喝传说中的"千日醉",本质上是用幽默口吻说:既然现实痛苦,不如一直醉下去。
全诗核心是用醉酒构建乌托邦,表面荒诞不羁,内里藏着对现实的尖锐批评。诗人像用哈哈镜照世界,把苦闷化作夸张的笑谈,这种用奇幻解构现实的手法,比直接抱怨更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