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隐士的选择,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前两句写诸葛亮(卧龙)为了辅佐明君而出山,而庐山(匡庐)只剩下寂寞的白云。这里用"白云"象征清高的隐士生活,暗示诸葛亮选择出仕后,就与这种生活无缘了。
后两句转到当下:现在仲容(可能指作者自己或友人)继承先贤传统,在山中修习隐居之业。最后一句"草堂焉敢更移文"说得很幽默:我这简陋的草堂,怎么敢像官府发公文那样召唤别人来呢?其实是委婉表达自己决心隐居,不会被功名诱惑。
全诗用典自然,把诸葛亮和庐山隐士作对比,通过"白云"、"草堂"这些朴素意象,展现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语言平实但意味深长,让读者感受到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