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1909年)
庭院无风,闲花自落,凭他泪眼相看。
今夜如何,柝声击到更阑。
相思一寸凭谁寄,奈水遥、还更云山。
待何时、重与温存,说尽艰难。
明知未了荷珠愿,任云翻天上,雨覆人间。
旧事殷勤,不消重挂心端。
思量百遍该如此,又偏偏、为损餐眠。
算窗头、明月来临,还似从前。
今夜如何,柝声击到更阑。
相思一寸凭谁寄,奈水遥、还更云山。
待何时、重与温存,说尽艰难。
明知未了荷珠愿,任云翻天上,雨覆人间。
旧事殷勤,不消重挂心端。
思量百遍该如此,又偏偏、为损餐眠。
算窗头、明月来临,还似从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阳台》写于1909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困扰和对未来的期盼。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首词,采用现代的语言表达。
词中的情景描绘
开头“庭院无风,闲花自落,凭他泪眼相看。”描绘了庭院在没有风的夜晚,闲散地掉落花瓣,作者仿佛看到这些花瓣,不由得感到一丝伤感,用“泪眼相看”来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今夜如何,柝声击到更阑。”这里作者借“柝声”(古代夜间报时的梆子声)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表达了在漫长夜晚里的孤独与等待。
“相思一寸凭谁寄,奈水遥、还更云山。”接下来,作者提到相思,但这种情感无法寄托,因为遥远的水路和连绵的山峦挡在中间,难以传达。
对未来的期盼
“待何时、重与温存,说尽艰难。”尽管困难重重,作者还是期待着未来的相聚时刻,希望能倾诉心声,分享彼此的艰难经历。“明知未了荷珠愿,任云翻天上,雨覆人间。”这里,作者借用“荷珠愿”(荷花上晶莹的露珠,象征纯洁的愿望)表达了深藏心中的美好心愿,即使未来充满变数,也不愿意放弃。
“旧事殷勤,不消重挂心端。”尽管过去的事情历历在目,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反复挂念,要向前看。
“思量百遍该如此,又偏偏、为损餐眠。”作者反复思考,想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最终又因思念无法安眠,心力交瘁。
最后的慰藉
“算窗头、明月来临,还似从前。”最终,作者抬头望向窗外,明月依旧如旧,给予了一丝慰藉,仿佛提醒他过去的美好总归会重现。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未来的期盼为主线,通过具体的景物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困难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美好期待的坚持。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