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才就像被埋没的宝剑和美玉,终有发光的一天。前两句用“丰城的宝剑生锈了”“蓝田的美玉被埋了”比喻有才能的人暂时不被重用。但作者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真正的人才不会永远被埋没(“光芒岂终伏”)。
中间部分用两个典故说明人才机遇的重要性:宝剑只要有人擦拭就能发挥作用(“一拂即世用”),但像春秋时卞和三次献玉反遭羞辱的故事(“三献徒自辱”),说明时机未到强求出头反而不好。接着用姜子牙(莘)和诸葛亮(渭)的例子,说真正的人才懂得在隐居时充实自己(“养晦恒自足”)。
最后四句用“龙飞就有云跟随”“做梦占卜像举着蜡烛一样清晰”的比喻,说当施展抱负的时机到来(“龙兴云亦从”),这些准备充分的人就能成就大业(“经济成大业”)。结尾的反问“谁复继遐躅”,其实是鼓励人们效仿这些成功者的脚步。
全诗核心思想:真正的才能不会被永远埋没,但需要耐心等待时机,在等待期间要不断充实自己。就像现代人常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发光前要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