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御容妙善师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奉冉冉闻天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识日月角,彷佛尚记重瞳光。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回忆为已故皇帝画像的经历,表达了对先皇的怀念和人生如梦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桥山松桧凄风霜"):
诗人回忆当年在皇宫为皇帝画像的场景。用"珠帘翠幄"、"紫衣中使"等词语描绘出皇宫的华丽气派。当时皇帝坐在朝阳中,身着红纱袍、手持玉斧,光芒照亮了整个走廊。三年后重返故地,却恍如隔世,只剩下凄风冷霜中的松树,暗示皇帝已经去世。

第二部分("天容玉色谁敢画"到"黄金白璧空堆床"):
讲画家妙善师为皇帝画像的过程。皇帝的容貌神圣难画,画家在古寺中闭门苦思,最后仿佛在梦中得到神助才完成画像。画像中皇帝戴着普通头巾却威严依旧,让诗人一见就流泪。朝中元老和武将的形象也被生动描绘,显示出画家擅长画尊贵人物。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
诗人感慨自己也成了被画的对象,因为他是先皇旧臣。最后表示不想再照镜子看自己的白发,希望明年能告老还乡,透露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突出物是人非之感,昔日辉煌的皇宫与如今凄凉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
2. 通过画像过程展现艺术创作的神奇,画家"梦中神授"的灵感很有神秘感
3. 结尾处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叹很有人情味,容易引起共鸣
4. 语言生动形象,如"绛纱玉斧光照廊"让人仿佛看到当时的场景

全诗既有对君王的忠诚,又有对艺术创作的赞叹,最后归结到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情感真挚动人。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