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信 春饼,和倬盦韵,仍同四声
称名隽。
早粥米香陈,共呼珍酝。
念盘餐蒙助,春情韭华引。
玉肪截叶云衣卷,和气舒寒晕。
擅中厨,捣练晶明,缕银莹润。
梅意转成恨。
奈茗碗初收,瓶笙解隐。
午夜蟾圆,依样画非真本。
充饥莫说名士事,风味诗肠认。
看新炊,薄影琴边风鬓。
早粥米香陈,共呼珍酝。
念盘餐蒙助,春情韭华引。
玉肪截叶云衣卷,和气舒寒晕。
擅中厨,捣练晶明,缕银莹润。
梅意转成恨。
奈茗碗初收,瓶笙解隐。
午夜蟾圆,依样画非真本。
充饥莫说名士事,风味诗肠认。
看新炊,薄影琴边风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春饼"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春日画卷。上阕从制作春饼的细节入手:用隔年香米熬粥做饼皮("粥米香陈"),韭菜的鲜香勾起春日的食欲("春情韭华引")。薄如云片的饼皮包裹着晶莹剔透的馅料("玉肪截叶云衣卷"),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让寒气都变得温暖("和气舒寒晕")。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展现了春饼的制作过程,更通过"捣练晶明""缕银莹润"等比喻,将普通食物升华成艺术品。
下阕笔锋一转,由物及情。梅花凋零引发愁绪("梅意转成恨"),茶凉笙歇暗示欢聚后的寂寥("茗碗初收,瓶笙解隐")。词人感叹午夜圆月虽美却难描摹("依样画非真本"),表面写春饼充饥("充饥莫说名士事"),实则借食物寄托文人雅趣。最后"薄影琴边风鬓"的镜头,将春饼的薄、月光的柔、鬓发的轻巧妙融合,余韵悠长。
全词妙在"以俗为雅"——把日常的春饼写得风雅别致,又在风雅中藏着对生活真味的体悟。通过饮食小事,既展现了春日生机,又流露了文人特有的细腻情思,让人在烟火气中品出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