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登高、远离尘嚣的宁静画面。
诗人拄着拐杖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慢慢往上走,白云仿佛在为他引路。路上几乎看不到其他行人,只有倾斜的松树和偶尔传来的鸟鸣陪伴着他。随着越爬越高,尘世的喧嚣渐渐消失,最后当他登上山顶时,眼前豁然开朗,只剩下连绵的群山与他静静相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自然元素(白云、青苔、松树、鸟鸣)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 2. 通过"渐见""时闻"等词语,让读者感受到登山过程的动态变化 3. 最后"独对万重山"的场面,既展现了自然的壮阔,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独处时的精神境界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感受到他远离尘世、寻找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精妙之处。
刘迥
刘迥[唐](约公元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口卿,徐州彭城人,刘知几第六子。生卒年均不祥,约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前后在世。以刚直称。第进士,历殿中侍御史,佐江淮转运使。时新遭安、史乱,迥馈运财赋,尽力于职。大历初,(公元七六六年左右)为吉州刺史,治行尤异。累迁给事中。迥著有文集五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