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萧文明见寄韵(时萧自镇宁赴衢州别驾) 其二
使君特被徵书起,匹马遥从贵竹来。
山鬼揶揄谁见笑,银青消息自相催。
由来得丧皆天命,谩道青黄是木灾。
傲雪苍松饶晚翠,倚云红杏任先开。
从今妙手宜医国,自古明君不负才。
却笑生成同雨露,未应踪迹尚蒿莱。
行当考绩朝京阙,便拟乘风问粤台。
白发慈亲欢菽水,此情应不换三台。
山鬼揶揄谁见笑,银青消息自相催。
由来得丧皆天命,谩道青黄是木灾。
傲雪苍松饶晚翠,倚云红杏任先开。
从今妙手宜医国,自古明君不负才。
却笑生成同雨露,未应踪迹尚蒿莱。
行当考绩朝京阙,便拟乘风问粤台。
白发慈亲欢菽水,此情应不换三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萧文明的赠别之作。萧文明当时从镇宁调任衢州担任副职(别驾),诗中既有对友人仕途的勉励,也暗含对官场现实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开篇四句写友人赴任情景:萧文明接到调令("徵书"),独自骑马从贵州("贵竹")赶来。用"山鬼揺揄"的典故暗示官场中难免有人嘲笑,但升迁消息("银青"指官服颜色)已至不必在意。
2. 中间八句表达人生感悟:得失都是天命(暗指官场沉浮无常),不必把仕途挫折("青黄"指树木枯荣)看得太重。用"苍松傲雪"和"红杏先开"两个比喻,既赞美友人品格坚韧,又暗示不必急于求成。接着直接鼓励友人:以你的才能("妙手")定能报效国家,明君不会辜负人才。
3. 最后六句展望未来:虽然现在生活清贫("菽水"指粗茶淡饭),但相信友人终将获得重用("三台"指高位)。期待他考核政绩时("考绩")能进京面圣,甚至能到广东任职("问粤台"),让家中老母欣慰。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官场险恶(山鬼揶揄)与自然意象(苍松红杏)对照,把眼前清贫(蒿莱菽水)与未来前景(三台粤台)并置。通过"天命"与"医国"的辩证,既承认现实局限,又强调主观能动性,展现了传统文人既豁达又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