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深山访寺的宁静画面,充满禅意与人生感悟。
前四句写旅途见闻:诗人坐着竹轿(篮舆)沿着蜿蜒山路前行,视野突然开阔,来到僧人居住的龙云寺。深秋时节,漫山黄叶披着新落的薄霜,夕阳为周围青山镀上金边。这里用"羊肠"形容山路曲折,"千林黄叶"与"青山夕照"形成冷暖色调的碰撞,画面感极强。
后四句写寺中体验:突然响起的木鱼声(鱼鼓)惊醒了诗人的沉思,他悠闲地在竹窗边写起小诗。与僧人喝着茶短暂交谈,袅袅炉烟中忽然看透人间繁华的虚幻。这里的"幽梦乍惊"用得巧妙,既写实(被声音惊醒)又写意(对人生的顿悟)。最后"万象虚"的感悟,不是消极的,而是经过山水洗涤、禅意点化后对生命本质的清醒认知。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一是用"黄叶、青山、鱼鼓、竹窗"等意象构建出空灵的山寺图景;二是通过"望眼舒-惊-觉"的心理变化,展现从尘世到超脱的过程;三是结尾的感悟水到渠成,让读者也跟着经历了一场心灵净化。就像我们现代人偶尔逃离城市,在大自然中突然想通某些烦恼,这种体验古今相通。
杨寅
杨寅,字少云,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同进士出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历泾县尉(《永乐大典》卷一一九八○引《径城志》)、秘书丞、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宗正寺主簿(《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七)。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