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中题宋人雪芦宿雁图
客堂书掩红云骄,火龙衙衙排空烧。
树头不动焦欲秃,暍禽坐树愁郁陶。
忽然有客叩门至,手提数幅生鲛绡。
飞烟散雾张四壁,指顾一一忘疲劳。
就中一幅尤奇绝,荒汀野岸风萧骚。
残芦半折溪色冻,霜花雪气横清宵。
下有群雁宿沙嘴,三三两两纷为曹。
江南江北梦寒雨,衔芦何处凌穹霄。
人生寄迹亦如此,鸿泥转眼迷江潮。
意外余闲妙点缀,更扫堕羽穷芒毫,委沙拂雪欲飞动,风来疑逐帘须飘。
边鸾崔白不在眠,世间余子空自豪。
摩挲瞪目噤不语,当头似有寒泉浇。
寻常颇怪北风妄,此时真觉森颠毛。
呼童扫地拂竹簟,支颐卧对霜天高。
树头不动焦欲秃,暍禽坐树愁郁陶。
忽然有客叩门至,手提数幅生鲛绡。
飞烟散雾张四壁,指顾一一忘疲劳。
就中一幅尤奇绝,荒汀野岸风萧骚。
残芦半折溪色冻,霜花雪气横清宵。
下有群雁宿沙嘴,三三两两纷为曹。
江南江北梦寒雨,衔芦何处凌穹霄。
人生寄迹亦如此,鸿泥转眼迷江潮。
意外余闲妙点缀,更扫堕羽穷芒毫,委沙拂雪欲飞动,风来疑逐帘须飘。
边鸾崔白不在眠,世间余子空自豪。
摩挲瞪目噤不语,当头似有寒泉浇。
寻常颇怪北风妄,此时真觉森颠毛。
呼童扫地拂竹簟,支颐卧对霜天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日里,突然欣赏到一幅冬日雪景画的奇妙体验,通过强烈的冷暖对比,展现了艺术带来的精神享受。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先描写酷暑难耐:开篇用"火龙排空烧"形容烈日,树叶被晒焦,鸟儿热得发愁,营造出闷热压抑的氛围。
2. 中间转折写赏画:朋友带来几幅画,其中一幅雪景图特别精彩。诗人细致描绘画中景象:折断的芦苇、结冰的溪水、雪夜的寒气,还有沙洲上三五成群的大雁,这些冬日景物与现实的酷暑形成强烈反差。
3. 最后抒发感悟:诗人由画中迁徙的大雁联想到人生漂泊,赞叹画家技艺高超(连羽毛细节都栩栩如生),看得人浑身发冷,暑热全消,最后干脆躺着继续欣赏这幅"降温神器"。
诗歌亮点:
- 用"火龙"比喻烈日,形象生动
- "风来疑逐帘须飘"写画中景物逼真到似乎要动起来
- 通过"看雪景消暑"的独特角度,展现艺术超越时空的力量
- 结尾"支颐卧对霜天高"的惬意姿态,传递出艺术带来的精神享受
这首诗告诉我们:好的艺术作品能带我们穿越时空,在炎夏感受清凉,在寒冬体会温暖,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