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画赞
世人两手及两眼,眼见手捉各随心。
手一手眼无用处,即与骈拇枝指等。
菩萨照用一时行,应以千心为主宰。
相彼方寸湛然地,不容二念那复千。
我谓菩萨如水月,一水一月同照曜。
方员大小虽不同,举手见月等无二。
我今续此妙色相,以为正念皈依处。
於一身心起多想,而作千手千眼见。
普愿大员镜智中,知我此念无间断。
所求皆应如谷声,请无不从亦如是。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观音画赞》,旨在赞美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首先,诗的开篇“稽首补陀闻思修,千手千眼普供应。”描述了观音菩萨在补陀山(佛教中的圣地)的修行,以及她具有的千手千眼的能力,能够广泛地帮助和关照众生。
接着,“世人两手及两眼,眼见手捉各随心。”诗人将普通人与观音菩萨进行比较,普通人只有两只手和两只眼睛,而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代表了她的无限慈悲和广大智慧。
然后,“手一手眼无用处,即与骈拇枝指等。菩萨照用一时行,应以千心为主宰。”这里解释了即使普通人只有两只手和两只眼睛,但只要用心,也能做出很多有益的事情。而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则是她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出于救度众生的目的。
接下来,“相彼方寸湛然地,不容二念那复千。”这句话描绘了观音菩萨内心的纯净和坚定,她的心中只有救度众生的念头,没有其他杂念。
然后,“我谓菩萨如水月,一水一月同照曜。”诗人将观音菩萨比作水中的月亮,无论水面的大小,月亮都能完整照耀,寓意无论众生在哪里、处境如何,观音菩萨都能以同样的慈悲和智慧照耀他们。
随后,“方员大小虽不同,举手见月等无二。”进一步说明了无论众生有何差异,观音菩萨都能平等无差别地救度他们。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今续此妙色相,以为正念皈依处。”他希望效仿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最后,“於一身心起多想,而作千手千眼见。普愿大员镜智中,知我此念无间断。所求皆应如谷声,请无不从亦如是。”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内心如同观音菩萨一样,虽然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心,但能够拥有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广大智慧和无尽慈悲。他祈愿观音菩萨能够知晓他的这一心愿,并帮助他在修行路上得到所求皆应的成就。
总的来说,《观音画赞》是一首赞美观音菩萨慈悲与智慧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敬仰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