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孝子行(祖生名浩然字养吾)

海上干戈初定乱,建安小丑黄华叛。
畬豪斩灭如摧薪,官军虏掠无平民。
浦江近县祖家妇,小儿六岁啼思母。
乌翔野树心欲飞,花发阶萱泪如雨。
多情最是城头月,夜夜空堂照离苦。
惶惶二十八年秋,长溪未断双泪流。
若有神人说消息,汝母落在河南州。
河南州府名无数,陈汝许颍在何处。
泣辞严君拜庭下,历遍江淮远寻去。
险逾绝岭下大湖,康郎彭蠡大小孤。
题书还家纸痕湿,焚香祷空心力劬。
舒州官司船尽拘,挥汗困走赤日途。
棠梨馆中风雨恶,北陕关头虎夜呼。
庐州马监人姓胡,重怜客苦借蹇驴。
汝州鲁山亦易到,道中有客还閒无。
阿儿念母复念父,五月二十两初度。
寿觞漫对天涯举,母在谁家儿在路。
夷陵店主称捷径,少减路程还到颍。
家兄官满梦中归,小弟弃官非为冷。
东门上蔡绝晨炊,西平枝官千籴诗。
四旬作客长驱日,半夜怀人独坐时。
鸦路山前闻笛处,牛归庄上梧相与。
崔桥得信喜何如,况有神人月圆语。
中元唐州别盖乡,母子相逢泪几行。
儿方童稚齿今壮,母过中年发已苍。
泪尽喜色始满眼,百拜灯前进寿觥。
人情半月暂留连,奉母却上唐州船。
家人日久占乌雀,客舍秋深闻杜鹃。
习家池傍一尊酒,清秋更上船中寿。
姮娥不放月照人,涩雨酸风一何久。
江村社鼓乐枌榆,为母就船买鲤鱼。
汉川风冷星摇动,病中先有还家梦。
江州饶州又信州,奔湍逆折归始休。
登高聊送望乡目,晓日板舆初就陆。
赤脚庄妇夹路迎,白头邻妪牵衣哭。
母有孝子归乡关,我有夫儿生不还。
笑貌未改语音是,较比去时差老颜。
门闾盛有诗书族,贺辞争拟朱康叔。
千年相去独何人,惟有浩然继其躅。
养吾携归无弟妹,寿昌当年无父在。
即如吟咏发性情,绝胜血经求忏悔。
朝臣喜闻祖孝子,叙事赠言书满纸。
何不闻之圣明主,为述乱离付青史。
我闻皇元之烈祖,应天顺人示神武。
潢池盗弄赤子耳,胡乃官军甘杀掳。
阿蒙覆铠斩乡人,小国之吴民安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寻亲故事,背景设定在元朝初年战乱时期。我用现代语言为你解析其中的精髓:

1. 时代背景:开篇描写了福建建安地区黄华叛乱后的混乱景象,官军和叛军都在烧杀抢掠,普通百姓苦不堪言。这为后续故事奠定了乱世的基调。

2. 寻母主线:主角祖浩然6岁时与母亲失散,28年后(这个时间跨度很有冲击力)偶然得知母亲可能在河南,于是毅然踏上寻亲之路。诗中详细描写了他跨越江淮、翻山越岭的艰辛历程,比如在舒州被官府征用船只只能徒步、在风雨交加的驿站过夜等细节,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路途的艰险。

3. 情感刻画:诗中运用了很多动人的情感描写: - 用"乌翔野树心欲飞"比喻思母的急切 - "花发阶萱泪如雨"以萱草(母亲花)寄托思念 - "寿觞漫对天涯举"表现生日时母子分离的酸楚 - 母子重逢时"泪几行""发已苍"的细节令人动容

4. 社会批判:在感人故事背后,诗人暗含了对战乱社会的批判。比如"官军虏掠无平民"直接揭露军队暴行,结尾"潢池盗弄赤子耳"等句更是指出所谓叛乱者其实都是被逼无奈的百姓。

5. 艺术手法: - 采用叙事诗形式,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 时空转换自然,从战乱背景到个人遭遇,再到具体寻亲路线 - 善用对比手法(如儿时分离与成年寻母的对比) - 穿插自然景物描写烘托情绪(如城头月、杜鹃啼等)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寻亲故事,既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孝心与坚持),又反映了时代的黑暗(战乱带来的苦难)。祖浩然28年不放弃的坚持,最终母子团圆的温暖结局,给乱世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和慰藉。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