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绕道登俞山谒墓

看山不厌取途宽,百折登临欲上难。
石马昔时增气象,丰碑今日念衣冠。
莺愁落照啼高树,磬逐归云下佛坛。
极目可怜惟灌莽,为谁禁火食犹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登山扫墓时的所见所感,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诗人觉得看山就要选宽阔的路走,但真正攀登时却发现山路百转千回,越往上越艰难。这里既是在写实景,也暗喻人生道路的曲折。

中间四句描写墓园景象:石马和墓碑让人想起逝者生前的风光,如今只能通过这些遗迹追忆。黄昏时分黄莺在树上哀鸣,寺庙的钟声随着云彩飘远,这些景物都带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两句情感达到高潮:放眼望去只有杂乱的草木,更让人感到凄凉。清明节本应禁火吃冷食,但诗人反问"为谁这样做呢",透露出对生死离别的无奈和哀思。

全诗通过登山扫墓的过程,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相结合,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诗人没有直接宣泄悲伤,而是借助石马、黄莺、钟声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清明节特有的哀婉氛围,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