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织布女子在寒夜中辛勤劳作的场景,传递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开头两句用"青灯"和"蟋蟀鸣叫"营造出深夜的寂静氛围,灯光映照着织布机的帷幕,井栏边传来虫鸣,说明已是夜深人静时分。"轧轧"的织机声和女子不停挥动的双手,暗示她仍在辛苦工作。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织布的艰辛:在寒冷的风露中,女子要反复投掷多少次梭子,才能织出一匹完整的布。这里的"几梭"和"一端"形成对比,突出完成工作的不易。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呼吁: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啊,请你们要记得穿粗麻衣服的穷苦人。这是对富贵阶层的委婉批评,提醒他们不要忘记劳动者的付出。
全诗通过细腻的夜场景象和生动的劳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意,以及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关切。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让读者在感受织女辛劳的同时,也引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楼璹
又名楼璹,字寿玉,又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楼异之子。以父任得官,初为婺州(今浙江金华)幕僚。绍兴三年(1133年)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绘制《耕织图诗》45幅,反映江南农业情况。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