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琼河泛舟至鼓山谢耳目徐兴公曹能始林茂之共拈险韵十字刻烛成诗(录三首) 其一

暝色初辞郭,河流渐入江。
腥风何处度,寒汐送渔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河上泛舟的宁静画面,语言简练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暝色初辞郭,河流渐入江"写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暮色刚刚离开城郭(暗示天色渐晚),小船从护城河渐渐驶入大江。这里用"辞"和"入"两个动词,让静止的景色有了动态的美感。

后两句突然转入感官描写:"腥风何处度"写嗅觉,河风带着水腥味飘来;"寒汐送渔艭"写视觉与触觉,寒冷的晚潮推送着渔船("艭"就是小船)。一个"寒"字既点明季节(可能是秋冬),又暗示天色已晚温度下降。

全诗短短20字,却通过视觉(暮色、河流)、嗅觉(腥风)、触觉(寒汐)的多重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微凉的黄昏,看到小船缓缓驶入江心,感受到带着水汽的凉风,甚至闻到河鲜特有的气息。这种身临其境的描写方式,正是古典诗歌"诗中有画"的典型体现。

吴兆

徽州府休宁人,字非熊。初喜为传奇曲。万历中游南京,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己而悔之,致力于诗,与曹学佺等结社,游武夷、匡庐、九华诸山,辑《金陵社集诗》。后出游广东,客死新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