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桥

碧荷色犹懒,紫花香渐多。
过桥通故里,分界入新河。
土润何功治,沙平不用磨。
衣冠今已矣,从此想鸣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图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

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花草:碧绿的荷叶还带着慵懒的神态,紫色的野花却已越来越繁盛。这里通过"懒"字赋予荷叶人性化的慵懒感,而"渐多"则暗示季节悄然变化,展现自然界的生机。

中间四句写桥的功用:走过这座桥就能回到故乡,桥的另一边是新开凿的河道。湿润的泥土不需要刻意打理,平坦的沙地也无需人工修整。这些描写突出了乡村环境的自然质朴,桥在这里不仅是物理界限,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昔日的衣冠人物已成过往,但走过这座桥时,仍能想象当年达官贵人车马经过时玉佩叮当的盛况。"鸣珂"指古代官员玉佩的声响,这里用声音意象唤起对往昔的追忆,在平淡中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怅惘。

全诗以桥为线索,将自然景物、乡村生活和历史记忆巧妙串联,语言清新自然,在寻常景物中寄托深远情思,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悟。

高衡孙

宋庆元鄞县人。高闶从孙。累官户部侍郎、知临安府。史宅之括浙西公田,官属皆增秩二等,衡孙知不便,独辞赏。后以寿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