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金一浩先生以笺纸索书赋赠长句

金冈山在三韩东,山色云气青濛濛。
环以大同之江水,拔地一万二千峰。
中有人兮美如玉,夷齐千载景高躅。
河山破碎天冥冥,穷途耻食周家粟。
峨舸大艑过三湘,瞿塘走险巫陕长。
囊琴溅泪而惊心,室家安得敉常羊。
君独啸歌种蔬适锦里,我居铜山西奥钻故纸。
老屋临荒江,养晦获所止。
今值娱暮年,隐居长安市。
雅抱聆希声,一卷披兰芷。
何当斩蓬心,坐随明月所。
共倾雪一瓯,清谭掌快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朝鲜文人金一浩的品格与人生境遇,同时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写景(前四句)
用壮丽的自然风光(金冈山、大同江、万峰耸立)象征金一浩高洁的品格。山色青濛、江水环绕的意象,暗喻他身处乱世仍保持精神独立。

2. 人物刻画(中间十二句)
- 将金一浩比作古代贤人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的典故),赞美他坚守气节,即使国家破碎("河山破碎天冥冥")也不妥协。
- 通过"峨舸大艑过三湘"等险峻旅途的描写,暗示他流离的艰辛;"囊琴溅泪"则用琴声落泪的意象,表现他对家国安宁的渴望。
- 对比写法:金一浩在异国(锦里)种菜隐居,作者自己则在铜山钻研古籍,两人虽分隔两地,但都选择了远离纷争的隐居生活。

3. 晚年抒怀(最后六句)
作者以"老屋临荒江"自述现状,表达对平静生活的满足。末尾"共倾雪一瓯"的想象,展现两位隐士以茶代酒、明月下畅谈的雅趣,传递出超脱世俗的精神共鸣。

核心魅力
- 用山河壮景烘托人物风骨,如"拔地一万二千峰"的夸张笔法,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巍然气度。
- 历史典故(伯夷叔齐)与现实困境结合,使坚守气节的主题更有感染力。
- 结尾的"雪水煮茶""明月相伴"画面,将乱世中的文人友谊升华成诗意栖居的象征。

现代启示
这首诗其实在探讨知识分子的选择——当现实崩塌时(如诗中"河山破碎"),人如何通过精神坚守(隐居、治学、艺术)保持尊严,并在同道者的理解中找到慰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