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纪游 其三
九峰势回合,灵境依此选。
竹藏溪路深,松覆山殿满。
仙坛富芝菌,师塔饱菭藓。
鼎气丹雘混,香烟龙虎篆。
曲沼觞流羽,蔬厨水通笕。
风清鸟声悦,日霁天容善。
双趺迹犹存,二青蜕未远。
卢师几时去,枯柘经年断。
访古足流连,探奇愈纷衍。
黄金布初地,大树斜阳晚。
竹藏溪路深,松覆山殿满。
仙坛富芝菌,师塔饱菭藓。
鼎气丹雘混,香烟龙虎篆。
曲沼觞流羽,蔬厨水通笕。
风清鸟声悦,日霁天容善。
双趺迹犹存,二青蜕未远。
卢师几时去,枯柘经年断。
访古足流连,探奇愈纷衍。
黄金布初地,大树斜阳晚。
现代解析
这首《西山纪游 其三》像一部沉浸式自然纪录片,用文字带我们游览了一座充满仙气的深山古寺。全诗可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秘境探幽(前六句)
诗人用"九峰环抱"勾勒出天然屏障,竹林溪水像迷宫般藏得幽深,松树像绿色大伞盖满山寺。这里既有长满灵芝的仙坛,又有爬满青苔的高僧墓塔,连炼丹炉的烟气都化作龙虎形状——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自带仙气的修行圣地。
2. 动静相宜(中间六句)
镜头转向生动的生活场景:弯曲的池塘边可能办过流水诗会("觞流羽"暗指文人雅集),厨房引水的竹管自成趣味。雨后初晴时,鸟鸣格外清脆,天空也显得格外温柔。最妙的是发现高僧留下的脚印("双趺迹")和蛇妖蜕皮的痕迹("二青"指传说中卢师收服的巨蛇),虚实结合让人浮想联翩。
3. 古今对话(后六句)
诗人像考古学家般追问:卢师高僧何时离去?干枯的树桩见证了多少岁月?越是探寻,发现的奇事越多。结尾处夕阳给寺院镀上金边,大树拖着长长影子——这个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把访古的意犹未尽和时光的流逝感完美融合。
全诗就像带着读者玩"寺庙探险",既有实景拍摄般的松竹溪石,又有传说故事里的神仙精怪,最后用斜阳晚照收尾,留下淡淡的时光感慨。最厉害的是诗人把道观、佛寺、神话、自然全炖在一锅汤里,却熬出了和谐鲜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