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君锡画木
君不闻庄椿春秋八千岁,又不闻蟠桃一实三千龄。
不知此木历年几百万,云气上下摩空青。
羲和驭日海底出,白银宫阙搏桑暾。
嗟哉沈君笔力能扛百斛鼎,旋转造化何其神。
蛟螭走壁白日动,列缺御气流风霆。
勇如陆地荡舟子,凛若汉廷折槛臣。
车行下走九折坂,剑化跃入延平津。
大枝轮囷小枝偃,千千百百子若孙。
六月赤日天无云,珊瑚水屋尝阴阴。
与君展席坐其下,听我醉读南华经。
不知此木历年几百万,云气上下摩空青。
羲和驭日海底出,白银宫阙搏桑暾。
嗟哉沈君笔力能扛百斛鼎,旋转造化何其神。
蛟螭走壁白日动,列缺御气流风霆。
勇如陆地荡舟子,凛若汉廷折槛臣。
车行下走九折坂,剑化跃入延平津。
大枝轮囷小枝偃,千千百百子若孙。
六月赤日天无云,珊瑚水屋尝阴阴。
与君展席坐其下,听我醉读南华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奇的树木画作,赞叹画家沈君锡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画中树木的非凡气势。
开头用两个神话典故(庄子笔下八千岁的椿树、三千年结果的蟠桃)作对比,引出画中这棵年代更久远的神树。这棵树高大得仿佛能触摸天空,树顶的云气与青天相接。
接着用太阳神驾车从海底升起、银色宫殿沐浴晨光的画面,形容画作充满神话色彩。然后直接夸赞画家笔力雄健,能像举起百斤大鼎般轻松驾驭画笔,把自然造化都画活了。
诗中用一系列动态比喻形容画作的震撼力:蛟龙在墙上游走让白昼震动、闪电驾驭着狂风雷霆、像陆地行舟般勇猛、又如汉代敢撞断栏杆直谏的忠臣般凛然。树枝的姿态也充满动感,像车辆驶下曲折山路,又像宝剑化龙跃入深潭。
画中大树主干粗壮弯曲,小枝低垂,千万枝条像子孙环绕。最后想象盛夏时节,人们在这棵神树的树荫下乘凉,铺开席子坐着,一边饮酒一边诵读《庄子》,享受超然物外的逍遥之乐。
全诗通过神话想象和生动比喻,把静态的画作写得气势磅礴,既展现了画家技艺之高超,又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向往。最妙的是结尾处将画中景物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神树不仅可远观,还能亲近,增添了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