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刘皋独醒亭

乘舟四月过湘阴,湘水沈沈湘树深。
百里元非仇览志,独醒因续屈原吟。
清风洒落猗兰浦,细雨萧疏斑竹林。
数载相逢重会面,洞庭无底是离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乘船经过湘阴时的所见所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屈原高洁品格的追慕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前两句写景:四月的湘阴,湘水幽深,两岸树木茂密。这里用"沈沈"形容水的深沉,用"深"写树木的茂密,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中间四句抒情言志:
诗人说自己没有百里之志(指做官),而是像屈原一样保持清醒。这里用"独醒"既指亭名,也暗指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接着用清风细雨中的兰花和斑竹,象征高洁品格。兰花常比喻君子,斑竹则与舜帝二妃的传说相关,都暗含对高尚情操的赞美。

最后两句写情:多年后重游故地,面对深不可测的洞庭湖,诗人感到内心的离愁别绪就像湖水一样深不见底。这里用洞庭湖的"无底"来比喻内心的情感,形象而深刻。

全诗通过湘阴的山水景物,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追慕,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友情的深沉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读来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