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引
人生聚散难为别,何况匆匆作胡越。
梅梢带雪下昭阳,明朝合隔关山月。
长城不战四夷平,臣妾一死鸿毛轻。
回凭汉使报天子,为妾奏此琵琶声。
长安城中百万户,家家竞学琵琶谱。
酸声苦调少人知,食雪天山忆苏武。
西风吹霜雁飞飞,汉宫月照秋丰衣。
嫖姚已死甲兵老,公主公主何时归。
梅梢带雪下昭阳,明朝合隔关山月。
长城不战四夷平,臣妾一死鸿毛轻。
回凭汉使报天子,为妾奏此琵琶声。
长安城中百万户,家家竞学琵琶谱。
酸声苦调少人知,食雪天山忆苏武。
西风吹霜雁飞飞,汉宫月照秋丰衣。
嫖姚已死甲兵老,公主公主何时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一位和亲公主的悲惨命运,用琵琶声串联起家国情怀和个人哀愁。
前四句写离别之苦:人生聚散本就痛苦,更何况是突然被派往遥远异邦(胡越)。公主像带着雪痕的梅花离开昭阳殿,明天就将被关山阻隔。这里用"梅梢带雪"暗喻公主的纯洁与不幸。
中间八句揭示残酷现实:国家用和亲换取和平(长城不战),公主的性命轻如鸿毛。她托汉使带话给皇帝,希望自己的琵琶声能被听见。长安百姓争学琵琶曲,却无人理解曲中辛酸——那是在冰雪天山(苏武牧羊之地)的思乡之苦。
最后四句用萧瑟秋景收尾:西风、飞雁、冷月映照汉宫秋衣。名将已逝(嫖姚指霍去病),军队老去,而公主归期渺茫。两个"公主"的重复呼喊,充满无力回天的悲怆。
全诗妙在: 1. 用琵琶声作线索,从个人乐器升华为国家记忆符号 2. 对比手法强烈:长安的热闹与边疆的孤寂,百姓的盲目与公主的清醒 3. 时空跳跃自如:从昭阳殿到天山,从汉宫到当代,拓展了历史纵深感 4. 最后戛然而止的追问,留下沉重余韵
本质上是在批判:用女性牺牲换来的和平,终究是带着血泪的虚假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