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湘竹龙歌为杜彦清
湘娥古竹生湘水,恨血秋凝泪花紫。
玲珑五窍开宫徵,君山老龙精不死。
江南十月逢杜清,酒酣为吹孤凤鸣。
自言十五住帝京,髣髴犹记钧天声。
钧天梦落江汉远,紫塞鸿归漫肠断。
相逢不必问艰难,绿发萧萧素霜满。
请郎再吹予再听,思入九点苍梧青。
素女瑶瑟不敢怨,一夜湘中愁百灵。
玲珑五窍开宫徵,君山老龙精不死。
江南十月逢杜清,酒酣为吹孤凤鸣。
自言十五住帝京,髣髴犹记钧天声。
钧天梦落江汉远,紫塞鸿归漫肠断。
相逢不必问艰难,绿发萧萧素霜满。
请郎再吹予再听,思入九点苍梧青。
素女瑶瑟不敢怨,一夜湘中愁百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音乐、乡愁和人生际遇的动人故事。
开篇用湘妃竹的传说起兴——湘江边古老的竹子浸透了娥皇女英的相思血泪,竹管上的孔洞仿佛能奏出天籁之音。这里把竹子比作"君山老龙精",暗示它蕴含着神奇的音乐力量。
中间部分出现关键人物杜彦清:十月江南相逢时,他在酒酣耳热之际吹奏起孤凤哀鸣般的曲调。他自述十五岁就住在京城,依稀还记得天庭仙乐(钧天声)的旋律。这里用"鸿雁归紫塞"的意象,暗喻他像离群的孤雁,带着满腹乡愁。
后八句最打动人:诗人劝杜彦清不要细说这些年的艰难,因为看他绿发已变白发就明白了。两人一个吹奏一个聆听,音乐带着思绪飞向九嶷山(舜帝葬地),连湘水女神(素女)的琴声都比不上这哀愁,整夜感动了湘江的精灵。
全诗妙在: 1. 用湘妃竹的神话色彩给音乐赋予魔力 2. "孤凤鸣"对应"钧天声",形成人间与仙境的呼应 3. 白发代替千言万语,展现中年人的沧桑 4. 结尾的"愁百灵"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天地共鸣
就像我们听到某些老歌会想起青春岁月,这首诗写的正是音乐唤醒记忆、抚慰心灵的奇妙力量。通过竹笛声,两个饱经风霜的人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