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丹阳县治沧浪台
秦凿断巘崿,晋圃亡町畦。
事古迹茫昧,天高水渺瀰。
缅怀褚季野,清坐行四时。
仓黄挤兴公,无乃醉魂迷。
不如颜中书,藻舟赋新诗。
芜废今几年,黄鹄怨坏陂。
今尹古循良,见利勇有为。
如云拥万锸,矢矫出大堤。
蛟龙鼓洪涛,鸥鹭舞寒漪。
危台俯回渚,长怀旷遐睎。
乃知高世心,宜与湖山期。
下注万顷田,水田数斗泥。
民乐我亦乐,兴觞淡忘归。
事古迹茫昧,天高水渺瀰。
缅怀褚季野,清坐行四时。
仓黄挤兴公,无乃醉魂迷。
不如颜中书,藻舟赋新诗。
芜废今几年,黄鹄怨坏陂。
今尹古循良,见利勇有为。
如云拥万锸,矢矫出大堤。
蛟龙鼓洪涛,鸥鹭舞寒漪。
危台俯回渚,长怀旷遐睎。
乃知高世心,宜与湖山期。
下注万顷田,水田数斗泥。
民乐我亦乐,兴觞淡忘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丹阳县沧浪台的历史变迁和重建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民生改善的欣慰之情。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历史沧桑:
诗人用"秦朝开凿山岩、晋代花园荒废"的对比,说明这里曾经辉煌的历史早已模糊不清。他想起东晋名士褚裒(褚季野)曾在此清雅闲坐,又想到文学家孙绰(兴公)可能醉酒误事的典故,觉得都不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此泛舟赋诗的雅致。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写重建工程:
诗人感叹沧浪台荒废多年,连黄鹄鸟都在破损的堤岸哀鸣。直到现任县令(今尹)效法古代贤官,以惠民之心勇敢作为,发动民众(如云拥万锸)重修大堤。现在蛟龙在波涛中翻腾,鸥鹭在清波上起舞,站在高台俯瞰曲折的水岸,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写治水惠民:
诗人领悟到高尚的抱负(高世心)本就该与山水相配。新建的水利工程能灌溉万顷良田,沉淀的淤泥还能肥田。百姓因丰收而快乐,诗人也感到快乐,甚至把酒言欢忘了回家。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赞美了县令为民治水的政绩。诗人没有空洞说教,而是用"黄鹄怨陂"的拟人、"蛟龙鼓浪"的壮景、"民乐我乐"的真情,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水利工程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最后"兴觞忘归"的结尾,更展现出官民同乐的和谐画面。
邵彪
邵彪,字希文,丹阳(今属江苏)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历昆山县主簿、登州教授。累官国子监丞。出知泰州、移处州、楚州。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三。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