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夜泛过玉笋峰
浮梁西去昌江隈,两拳岌立江天开。
造物直自鸿濛辟,神工鬼斧惊奇材。
削出芙蓉双蓓蕾,棱收皱隐凝崔嵬。
女娲失手落江浒,嶙嶒激取蛟龙怒。
几番欲攫夜光珠,矶磹霹雳随风雨。
青山碧树同春秋,朗月明星照今古。
今古春秋亿万年,峣峣玉柱撑空天。
三百六十滩水恶,狂澜到此流涓涓。
玉山不颓清流在,米家长揖徒成颠。
莫将嵩岱藐拳石,海田纵变无移迁。
造物直自鸿濛辟,神工鬼斧惊奇材。
削出芙蓉双蓓蕾,棱收皱隐凝崔嵬。
女娲失手落江浒,嶙嶒激取蛟龙怒。
几番欲攫夜光珠,矶磹霹雳随风雨。
青山碧树同春秋,朗月明星照今古。
今古春秋亿万年,峣峣玉柱撑空天。
三百六十滩水恶,狂澜到此流涓涓。
玉山不颓清流在,米家长揖徒成颠。
莫将嵩岱藐拳石,海田纵变无移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昌江边玉笋峰的壮丽景色,充满神话色彩和自然力量的美感。
开篇用"浮梁西去"点明位置,说这两座山峰像两个拳头突然出现在江天之间,仿佛开天辟地时就存在,是鬼斧神工的杰作。把山峰比作含苞待放的荷花,表面有棱角褶皱,显得高大险峻。
接着用女娲补天的神话,说这山像是女神失手掉落的石头,嶙峋的山势激怒了水中的蛟龙。蛟龙多次想抢夺山中的夜光珠,导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这里把自然景观和神话故事巧妙结合,让山峰显得更神秘。
然后写时间流转:青山绿树经历春秋轮回,明月星辰照耀古今。强调这座玉柱般的山峰历经亿万年始终屹立不倒。虽然昌江有360处险滩,但狂流到玉笋峰前就变成了涓涓细流,突显山峰镇住狂澜的力量。
最后用对比手法:玉山永不倒塌,江水永远清澈,像米芾(宋代爱石成痴的画家)这样的石痴见到也只能跪拜。告诫人们不要小看这看似不大的山石,即使沧海桑田它也不会改变,赞美了山峰永恒不变的品质。
全诗通过神话想象、时空对比等手法,把静态的山峰写得气势磅礴,既展现自然奇观,又暗含对永恒之美的赞叹。语言生动形象,比如"两拳岌立""削出芙蓉"等比喻都很贴切,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玉笋峰的奇特魅力。
唐英
(1682—1756)清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字俊公,一字叔子,晚号蜗寄老人。雍正间授内务府员外郎,历监粤海关、淮安关、九江关。乾隆时,监督窑务十余年。奉敕编《陶冶图》,为图二十,各附详说。所造器,世称“唐窑”。工书画诗文,戏曲以《古柏堂传奇》知名。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