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浦十咏 其六 梅岭

曲江曾凿险,梅岭到今誇。
何代移来树,几人羞此花。
诛茅新佛屋,盖竹半樵家。
冷煖分南北,谁兴世道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梅岭的景色和历史变迁,同时暗含对世道人心的感慨。

前两句讲梅岭的历史:唐代名相张九龄(曲江人)曾在此开山修路,使梅岭成为令人赞叹的交通要道。"何代移来树"两句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暗指那些因坚守气节而感到羞愧的人——梅花在这里成了品格高尚的象征。

中间两句写眼前景象:新盖的佛寺取代了杂草丛生的荒地,竹林掩映着樵夫的家。这一静一动、一雅一俗的对比,展现了山间生活的朴素与和谐。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梅花在岭南岭北感受着不同的温度(暗指人世冷暖),但又有谁会为这世道的变化而叹息呢?诗人借梅花之口,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也透露出超然物外的态度。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生活气息,最后落在对人生的思考上。最妙的是把梅花拟人化,让它成为见证历史、体察世情的智者,这种写法既生动又含蓄。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