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行
赤龙推车出旸谷,欲将烛光烧却珊瑚屋。
黑龙奋怒起天池,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黔黎代为黑龙诉,帝命赤龙且回驭。
已欣膏泽沃焦尘,复畏连阴起寒雾。
地裂不补难望秋,天漏不补亦可忧。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齐万宝毕。
黑龙奋怒起天池,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黔黎代为黑龙诉,帝命赤龙且回驭。
已欣膏泽沃焦尘,复畏连阴起寒雾。
地裂不补难望秋,天漏不补亦可忧。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齐万宝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神话色彩描绘了旱灾和涝灾对农民的困扰,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渴望。
开头用两条龙的争斗比喻旱涝灾害:赤龙(象征干旱)推着太阳车出来,要把大地烤焦;黑龙(象征暴雨)从海底腾起,想用海水淹没一切。老百姓替黑龙求情,天帝让赤龙退下。这里用神话故事生动展现了自然灾害的凶猛。
接着写农民矛盾的心理:刚为下雨高兴,又担心阴雨连绵带来寒雾。土地干裂就难有收成,雨水过多也会成灾。这种"旱了愁,涝了也愁"的描写非常真实,反映了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
最后诗人提出理想方案:让两条龙轮流值班,各管一天。这样水火平衡,万物都能茁壮成长。这个结尾充满智慧,用浪漫的想象表达了"风调雨顺"的朴素愿望。
全诗把自然灾害拟人化,旱涝交替的困境写得活灵活现,最后用"二龙轮班"的妙想收尾,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又充满童话般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