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道中
吾生意行初不谋,汎汎何啻波中鸥。
携家来作闽海梦,三年客食天南陬。
我先人庐山在何许,大江之左道阻修。
奉新家有手足爱,只身归扫先梧楸。
旋当来此营斗粟,南北颠倒无时休。
此心转与世事左,自作磨蚁将谁尤。
安知不满达者笑,穷达一戏如观优。
咄哉吾语亦已随,且与造物同浮游。
携家来作闽海梦,三年客食天南陬。
我先人庐山在何许,大江之左道阻修。
奉新家有手足爱,只身归扫先梧楸。
旋当来此营斗粟,南北颠倒无时休。
此心转与世事左,自作磨蚁将谁尤。
安知不满达者笑,穷达一戏如观优。
咄哉吾语亦已随,且与造物同浮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对生活的感慨,像一篇用诗写的日记。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的漂泊感(前四句):
诗人说自己像随波逐流的鸥鸟,带着全家来福建生活已经三年。用"波中鸥"比喻自己无法掌控人生方向,很形象。
2. 思乡的矛盾(中间六句):
他想回江西老家(庐山在江西),但路途遥远。家里还有兄弟等着,自己却只能独自回去扫墓。刚计划要回南方谋生,这种南北奔波让他觉得生活很混乱。这里"磨蚁"的比喻很生动——像磨盘上的蚂蚁,忙忙碌碌却原地打转。
3. 最后的自我开解(最后四句):
诗人突然看开了:人生就像看戏,穷困或发达都是戏码。最后两句最有意思,他自言自语说"算了算了",决定顺其自然,像天地间的浮游生物一样自由自在。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
- 用日常比喻写心境:波中鸥、磨蚁、看戏,都是普通人能懂的画面
- 情绪起伏自然:从迷茫→矛盾→自嘲→释然,像普通人的心理过程
- 结尾的洒脱:虽然生活艰难,但用"算了,随它去吧"的态度化解,很有生活智慧
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吐槽生活不易,最后加个"哈哈"自我调侃,这种真实感让古诗读起来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