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山林的壮美画卷,语言生动形象,充满动感。
前两句"千嶂崔嵑雪里看,东风一夜捲馀寒"写景:无数高耸的山峰覆盖着皑皑白雪,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温暖的东风一夜之间就驱散了残留的寒意。这里用"千嶂"展现群山连绵的壮观,"崔嵑"形容山势高峻,"捲馀寒"则把无形的寒风写得活灵活现。
后两句"岩前溜玉知多少,涨起西江十八滩"更精彩:山岩前融化的雪水像流动的美玉,汇聚成溪流,最终让西江的十八个滩头水位上涨。诗人用"溜玉"这个绝妙的比喻,把晶莹剔透的雪水写得既美丽又珍贵。"十八滩"的夸张说法,生动表现了雪水融化后水量之大。
全诗短短四句,却包含了从静态雪山到动态溪流的完整画面,展现了春天雪融时大自然的磅礴力量。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把常见的自然现象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