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笙

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最宜轻动纤纤玉,
醉送当观滟滟金。缑岭独能征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好将宫徵陪歌扇,莫遣新声郑卫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雅动人的音乐画面,核心是赞美笙乐的美妙与高雅。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画面感强的语言,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笙声。

前两句写笙的外形和音色:笙管像凤凰翅膀一样参差排列("筠管"指竹制笙管),在月下的厅堂里,凄清的乐声胜过龙吟。这里用"凤翅""龙吟"这种传说中的神物来形容,突出笙的高贵气质。

中间四句聚焦演奏场景:最适合用纤纤玉指轻轻拨动(暗指演奏者姿态优雅),酒宴上笙乐伴着晃动的金色酒波("滟滟金"指酒光);像仙人王子乔在缑山吹笙招鹤那样神奇("缑岭"用典),又像秦穆公女儿弄玉与丈夫萧史在凤台合奏般和谐("嬴台"用典)。通过神话典故和宴会场景的对比,既写笙声超凡脱俗,又写它适合人间欢宴。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要让这雅乐陪伴歌舞("宫徵"代指音乐),别让低俗的郑卫之音(古代认为淫靡的音乐)破坏了它的纯净。这里通过雅俗对比,强调对高雅艺术的守护。

全诗巧妙融合视觉(凤凰翅、纤纤玉指)、听觉(龙吟、清音)和典故,把乐器、演奏、意境层层递进,最终落在对纯正艺术的追求上。最打动人处在于:既写出笙乐"仙气飘飘"的格调,又带着人间宴饮的温度,这种平衡让高雅艺术显得不遥远,反而充满生活情趣。

罗邺

罗邺 (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